马慧娟律师参加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为首都发展建言献策
近日,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圆满落下帷幕。会议期间,与会代表积极履职建言献策,为推进新时代首都发展贡献智慧。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君泽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马慧娟律师在此次会议上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针对多个重要领域提交议案建议,展现出新时代法律人的担当与风采。
推动智慧养老:科技赋能养老,提升服务品质
今年两会上,人工智能成为热议话题。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北京市将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计划,鼓励重点领域开放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在老龄化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日益旺盛。马慧娟律师建议,推动“人工智能+养老服务”在基层的普及应用和场景创新。例如,围绕着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健康监测、紧急救助等核心需求,开发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床垫、智能药箱等产品;针对失能、失智等特殊群体,重点发展智能康复辅具和照护机器人;推进智能安防系统在养老机构和居家场景的应用,实现对老年人行为轨迹和生命体征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马慧娟律师建议,北京应加大对智慧养老服务的政策扶持力度,推进养老服务机构、社区养老设施、居家养老平台的智能化升级,创新“人工智能+养老服务”等新型供给模式,建立智慧养老服务标准体系,规范服务流程。同时,建立健全老年人健康档案和服务信息管理制度,切实保护老年人在智能养老平台上的个人隐私,增强老年人对智能化服务的信任度和使用度。
聚焦营商环境:规范非现场监管,助力企业发展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马慧娟律师提出规范和优化非现场监管的建议。她指出,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非现场监管作为一种创新手段,已经在北京市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在消防、农民工工资支付、演出监管等领域,非现场监管实现了“无事不扰、无处不在”的监管模式,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
为此,她建议尽快出台相关立法,明确非现场监管的定义、范围和边界,避免对企业造成额外负担。同时,要做好顶层设计,各部门共同搭建监管平台,避免重复建设;建立非现场监管事项清单,并接受社会监督、动态管理;对非现场监管事项进行合法性评估,保障企业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强化司法执行:打击拒执行为,维护司法权威
在司法执行领域,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的行为一直是困扰执行工作的难题。尽管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在2024年联合发布了相关司法解释,但在实践中,由于法院刑事侦查权的限制和执行案件强制措施的不足,拒执罪的适用困难重重。
马慧娟律师用数据说话,近三年北京基层法院审理的拒执罪公诉案件仅有10件,与庞大的执行案件体量极不匹配。她认为,公安机关在拒执罪的司法实践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议由北京市委政法委牵头,搭建公检法协同推进平台,完善信息共享机制,确保拒执罪的法律精神落地生根。同时,完善公检法考评机制,将拒执罪纳入共同考评体系,激活办案人员的内生动力,提升打击拒执罪的力度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