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资讯•双周报 | 2022年第6期
一、行业热点
1、知乎发布2021年度第四季度财报及全年财报
近日,知乎在问答社区发布2021年度第四季度财报及全年财报。财报显示,第四季度,总营收为10.192亿元(人民币,约合1.599亿美元),较2020年同期的5.198亿元增长96.1%。净亏损为3.833亿元(约合6010万美元),而2020年同期净亏损9010万元。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调整后的净亏损为2.408亿元(约合3780万美元),而2020年同期净亏损2630万元。
整个2021年,总营收为29.593亿元(约合4.644亿美元),较2020年的13.522亿元增长118.9%。净亏损为12.989亿元(约合2.038亿美元),而2020年净亏损5.176亿元。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调整后的净亏损为7.471亿元(约合1.172亿美元),而2020年净亏损3.375亿元。
知乎2021年Q4财报
2、腾讯发布2021年度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
腾讯控股发布2021年度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财报显示,公司第四季度营收1442亿元,市场预期1453亿元,同比增长8%。2021年度,腾讯社交网络收入1173亿元。腾讯2021年薪酬开支约955.23亿元。截止2021年12月31日,腾讯拥有112771名员工,同比增长31.3%。2021年度总酬金为955.23亿元,同比增长37.1%,据此推算,腾讯员工人均月薪资达7.05万。
3、新东方双语学校将停办中小学教育
近日,一则北京新东方国际双语学校将停办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教育的消息刷屏教育圈。对此,俞敏洪也发表了一封致歉信。信中称,新东方集团管理层做出最终决定,从今年(2022年)秋季开始,将停办昌平新东方双语学校义务教育学段的教育,即小学部和初中部的教育。信中还提到,除了给所有在读学生每人补偿2万元外,新东方会努力帮助该部分学生进入北京市其他各类学校继续学业。
4、微信抖音淘宝等App上线一键关闭个性化推荐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 3月15日,抖音、今日头条、微信、淘宝、百度、大众点评、微博、小红书等 App 均已上线算法关闭键,允许用户在后台一键关闭“个性化推荐”。不过,目前大部分 App 都把“个性化推荐”关闭键埋得比较深,一般会在隐私、广告相关的设置选项中找到。值得一提的是,微信、大众点评等 App 列出了“个人信息收集清单”,告诉消费者自己收集了哪些信息,以及如何使用这些信息。
5、豆瓣解散15个问题小组,网信办督导组已进驻
3月22日,豆瓣发布公告称: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饭圈”乱象治理专项行动的公告》的工作要求,给豆友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讨论环境,豆瓣将持续配合开展整治“饭圈”乱象的专项工作。3月15日,国家网信办通报称,针对当前豆瓣网存在的严重网络乱象,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派出工作督导组,进驻豆瓣网督促整改。
6、优酷上线仙侠题材剧集《与君初相识》
取材东方故事、以《山海经》鲛人为原型进行刻画的电视剧作品《与君初相识》3月18日独家上线优酷。开播6小时,该剧登顶猫眼、灯塔等多个榜单热度榜Top1。
7、网易云音乐发布上市后首份财报:全年收入达70亿,付费率达15.8%
3月24日消息,网易云音乐披露2021年全年业绩。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净收入70亿元,较2020年同比增长43%;在线音乐服务月付费用户数达2890万,同比增长超80%,付费率进一步提升至15.8%;在线音乐服务月活跃用户数由2020年的1.80亿增加至2021年的1.83亿,2021年日活跃用户数/月活跃用户数比率稳定维持在30%以上。
8、百万粉丝主播直播砍价拿手机失败?拼多多回应:传言不实
近日,某游戏主播在直播间发起拼多多“砍一刀”换手机的活动,号召粉丝一起参与。据悉,有6万人参与此次砍价,但耗时两个多小时仍未能砍价成功。19日,拼多多回应称,“未砍成功”与“几万人参与砍价”均不实,砍价所获商品已送达博主所在地。未来平台将进一步完善活动流程和规则,优化活动指引,提升活动体验。
9、2022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明确10项重点
3月17日下午3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关于2022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了2022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2022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聚焦影响面广、危害性大的问题开展整治,具体包括全面整治劣迹艺人违规复出、重点整治涉未成年人网络乱象、着力整治网络暴力等10个方面重点任务。打击网络直播、短视频领域乱象;MCN机构信息内容乱象整治;打击网络谣言;2022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整治应用程序信息服务乱象;规范网络传播秩序;2022年算法综合治理;2022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打击流量造假、黑公关、网络水军;互联网用户账号运营专项整治行动。
10、邓伦偷逃税被罚1.06亿
3月15日,上海市税务局第四稽查局曝光邓伦偷逃税案件,对其依法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1.06亿元。上海市税务局第四稽查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邓伦2019年至2020年期间,通过虚构业务转换收入性质虚假申报偷逃个人所得税4765.82万元,其他少缴个人所得税1399.32万元。对其虚构业务转换收入性质虚假申报偷税但主动自查补缴的部分,处0.5倍罚款;对其虚构业务转换收入性质虚假申报偷税但未主动自查补缴的部分,处4倍罚款。
11、亚马逊以85亿美元收购好莱坞电影公司高梅
据华尔街日报中文网18日报道,亚马逊公司周四表示,已完成85亿美元收购好莱坞电影制片厂米高梅(Metro-Goldwyn-Mayer,MGM)的交易。
作为对Facebook和谷歌等四大科技平台发起的反垄断调查的一部分,此前FTC对亚马逊展开了广泛的调查。引发反垄断担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米高梅拥有庞大的内容库。这项交易的反对者指出,若交易成功,亚马逊Prime Video库中有5.5万多部影片,远远超过Netflix(网飞)目前所拥有的约2万部影片。
当地时间3月15日,欧盟反垄断监管机构批准了亚马逊以85亿美元收购米高梅的交易,没有附加任何条件。欧盟委员会当时表示,收购不会显著减少竞争,米高梅没有必要的垄断内容,即使亚马逊在视频流媒体平台中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但其也面临来自其他参与者的激烈竞争。
12、抖音与搜狐达成二创版权合作
3月17日,抖音宣布和搜狐达成合作,抖音、西瓜视频、今日头条获搜狐全部自制影视作品二次创作相关授权,包括《法医秦明》、《匆匆那年》、《他在逆光中告白》等。
二、新规速递
1、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关于《未成年网络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再次公开征求意见
为了营造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按照有关立法规划计划安排,前期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起草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此后,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会同司法部根据新修订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和社会公众反馈意见,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修改完善。为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再次公开征求意见,本次征求意见截至到2022年4月13日。
2、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反不正当竞争法司法解释
3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发布,自2022年3月20日起施行。《解释》共29条,根据修订后的反不正当竞争法,重点对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仿冒混淆、虚假宣传、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等问题作出了细化规定。
《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职能作用、及时回应新领域新业态司法需求的重要举措。《解释》的施行,对于加强反不正当竞争司法,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促进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国内统一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3、美国SEC发布新规提案:规范上市公司网络安全披露
当地时间2022年3月9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发布一项新规提案,拟通过调整对上市公司网络安全信息披露的要求,加强和规范上市公司的网络安全风险管理,同时增强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网络安全风险及事件报告的评估能力。这一新规提案在1934年《证券交易法》规定的相关披露要求的基础上,对上市公司在网络安全风险管理、战略、治理和网络安全事件报告方面的披露提出了如下要求:第一,在确定其经历了重大网络安全事件后的四个工作日内披露有关网络安全事件的信息;第二,修改10-Q和10-K表格,提供与以前披露的网络安全事件有关的最新信息。在管理层知道的范围内,当一系列以前未披露的个别不重要的网络安全事件在总体上变得重要时,必须进行披露;第三,披露公司的以下内容:识别和管理网络安全风险的政策和程序(如有);网络安全治理,包括董事会对网络安全风险的监督作用;以及管理层在评估和管理网络安全相关风险以及执行相关政策、程序和战略方面的作用和相关专业知识;第四,披露注册人董事会的任何成员是否具有网络安全专业知识。
4、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发展司发布关于对“数据基础制定观点”征集意见的公告
自开展“我为数据基础制度建言献策活动”以来,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发展司陆续收到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科研院所、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众的意见建议,为构建数据基础制度制度提供了有力支撑,结合社会各界提出的意见建议,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发展司梳理汇总了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的总体思路、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制度规则方面的若干观点,现公开征求关于对“数据基础制度观点”,本次征求意见截至到2022年4月5日。相关观点可登录国家发展改革委门户网站(http://www.ndrc.gov.cn)首页“互动交流板块”,进入“建言献策”专栏,访问留言。
5、商务部:引导外卖等互联网平台下调餐饮业商户服务费标准
近期,14个部门联合出台《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包括普惠性措施和部分困难行业专项纾困扶持措施。商务部聚焦餐饮等服务业,加快推进落实相关政策。例如,积极引导外卖等互联网平台企业,就下调餐饮业商户服务费标准等制订具体方案,并加快推进实施。
6、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印发《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2年版)》
3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商务部印发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0年版)》(以下简称2020年版)进行了全面修订。与2020年版相比,2022年版在TMT领域主要有以下变化:1.增加禁止准入事项—增加禁止违规开展新闻传媒相关业务;2.修订许可准入事项,如取消2020年版第117项“未获得许可,不得从事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此外,《关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2 年版)〉 有关情况的说明》指出,要强化反垄断监管,防止资本无序扩张、野蛮生长、违规炒作,冲击经济社会发展秩序。
三、司法案例
1、央视动漫公司申诉,最高法提审“大头儿子”著作权纠纷案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申诉人央视动漫集团有限公司(原央视动画公司,下称央视动漫公司)与被申诉人杭州大头儿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提审再审案。
本案的主要争议点在于厘清1994年美术设计师刘泽岱创作的"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围裙妈妈"三幅美术作品(草图)的性质及权属。据悉,该案已是“第四审”,一审、二审、再审分别由杭州市滨江区人民法院、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一审法院认定央视动漫公司构成侵权,被判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42万余元,二审、再审均维持了该判决。历时8年,“大头儿子”著作权之争到了最后关头,各方都在期待最高法院的裁判。
2、《声临其境》与“身临其境”商标是否构成反向混淆
北京身临其境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身临其境公司)诉称,其享有第12253086号、第22297784号“身临其境”商标及第10284337号商标在第41类“广播和电视节目制作”、第38类“电视播放”上的专用权。湖南广播电视台未经许可,在其制作并出品的电视节目《声临其境》、推广该节目的微博及微信公众号中大量使用“声临其境”文字和标识,易使相关公众同时产生正向混淆和反向混淆,侵害了身临其境公司的商标专用权。
法院审理认为,电视节目制作完成并在电视台或其他平台中播放或传播时,节目名称以及与节目相关的标识的使用首先指向电视节目本身,发挥了识别涉案节目的功能,故三被告对被控侵权标识的使用构成商标使用行为。最终,法院作出一审判决,驳回身临其境公司的全部诉讼请求。
3、爱奇艺起诉虎牙直播侵权《琅琊榜》,获赔23万
近日,虎牙与爱奇艺不正当竞争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公布。根据判决书,一审原告爱奇艺公司认为虎牙公司未经许可通过直播平台以直播的形式向公众提供《琅琊榜》,侵害了爱奇艺的著作权,遂提出诉讼,一审法院判决虎牙赔偿爱奇艺23万元,虎牙公司提起上诉。
二审法院审理认为,虎牙公司对涉案网络用户利用涉案直播间侵害爱奇艺公司著作权的行为构成应知,应承担帮助侵权责任;一审法院确定的赔偿数额亦属合理。故此,二审法院驳回虎牙公司的上诉请求,维持原判。
4、擅自使用他人官方微博,蹭“知名度”也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
3月23号,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结了一起涉及企业官方微博的不正当竞争纠纷二审案件。判决指出,未经许可擅自使用他人的官方微博,如果满足涉案微博满足“有一定影响”的条件,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该案中,上诉人(原审被告)使用涉案微博进行宣传的行为,不足以使包括微博粉丝在内的相关公众误以为与被上诉人(原审原告)具有特定联系或导致相关公众发生混淆与误认,不构成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情形。
5、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发布竞争垄断十大典型案例
近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该院审理的竞争垄断十大典型案例,并就该院新设立的专业法官会议竞争垄断委员会及竞争专业审判团队情况进行了发布。
本次发布的十大典型案例,重点体现了互联网、大数据等新领域、新业态发展中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不正当竞争、侵犯商业秘密等竞争垄断类案件的审理情况。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表明,未来将以竞争垄断委员会及专业审判团队为依托,加强与行政执法的衔接协作,共同推动构建反不正当竞争、反垄断大保护工作格局;通过发布白皮书和年度典型案例、开展专项调查研究等形式,为立法、修法和司法解释的制定发出北京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