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资讯•双周报 | 2025年第12期
一、行业热点
1、晋江文学城与哇唧唧哇陷短剧版权纠纷,双方接连发声明
6月24、25日,@晋江文学城先后发布两条声明,指控哇唧唧哇未经授权拍摄微短剧《偷偷藏不住之许你》,涉嫌违反合同约定。晋江强调合同仅授权网络剧(长剧)改编权,且2024年补充协议明确禁止二次改编为微短剧。哇唧唧哇方面,其发布声明否认侵权,称2019年原合同获得“影视改编权”,定义“网络剧”为“通过互联网视频网站公开播放的连续剧”,未限定时长。2024年补充协议未明确排除微短剧形式,主张微短剧属于网络剧范畴。(来源:蓝鲸新闻微信公众号)
图片来源:蓝鲸新闻微信公众号
2、《边水往事》“条狗”蒋奇明摘得白玉兰奖最佳男配
6月27日,第30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绽放”颁奖典礼在上海临港演艺中心举行。经白玉兰奖评奖委员会评选,优酷《边水往事》中王安全的饰演者蒋奇明,凭借流畅细腻的台词功底,丰富写实的表情动作斩获本届白玉兰奖最佳男配角奖。(来源:优酷情报局微信公众号)
图片来源:优酷情报局微信公众号
3、李雪琴发文回应前合伙人的质疑:原公司不存在财务税务问题
近日,微博用户“老谢同学之你谢哥”发布内容,自称曾为李雪琴所创办的北京十斤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股东,实名举报该公司存在财务疑点。该网友指出,公司名下的奔驰车等资产被转卖至李雪琴父母名下,另有约1100万元的资金分配问题存疑。对此,李雪琴工作室迅速回应,通过发布律师声明表示公司不存在任何财务或税务违规行为,并强调将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称“法庭见”。(来源:新浪微博@老谢同学之你谢哥、@李雪琴工作室)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李雪琴工作室
4、蜂鸟音乐发文要求下架邓紫棋重置版歌曲,邓紫棋回应:不会下架并发布相关澄清信件
6月18日,蜂鸟音乐针对邓紫棋长文官宣重录旧作并发布重录专辑一事发布声明,称邓紫棋重制歌曲侵犯其录音制作者权及词曲版权的复制权、改编权、信息网络传播权,要求各音乐平台立即下架涉事重制版歌曲,并要求邓紫棋团队48小时内删除所有渠道传播的侵权内容。对此,邓紫棋方当天即发布《严正声明》回应称“不会下架歌曲”并要求蜂鸟音乐结算此前6年多的音乐版税及双方“解约前6个月左右的合法劳务费”,同时公开了一份由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CASH)致邓紫棋的《关于邓诗颖小姐(Ms Tang Sze Wing)之公开播放版权事宜》的澄清信件。(来源:微博@蜂鸟音乐公司、@邓紫棋)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邓紫棋
5、快手6月17日起关停短剧小程序
近日,快手计划关停短剧小程序相关业务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新腕儿短剧社群发布的通知显示,快手将于6月17日正式关停短剧小程序业务,届时小程序内的任务将全部下架。此前,快手下架百余部违规微短剧,处置90余个违规账号,并将情节严重剧目列入黑名单。同时加强巡查,防止违规微短剧通过改名或更换账号重新上线。删除违规内容、关闭挂载权限、限制支付能力,甚至封禁小程序。(来源:新腕儿微信公众号)
图片来源:VCG
6、《长安的荔枝》撤档,演员表删“那尔那茜”
上周,江苏卫视曾官宣《长安的荔枝》的定档——荔枝台播“荔枝”,寓意挺有意思。不过,24日晚,有细心的观众注意到,《长安的荔枝》并未如约登陆,江苏卫视以电影“填档”。极目新闻消息,有业内人士提到,撤掉《长安的荔枝》,只可能跟近期那尔那茜被通报涉嫌高考报名材料造假有关。6月21日晚,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发布关于那尔那茜有关情况核查通报,称针对近日舆论关注的演员那尔那茜有关情况,内蒙古自治区相关部门成立联合工作组开展核查工作。通报中明确,那尔那茜涉嫌高考报名材料造假。(来源:极目新闻微信公众号)
图片来源:极目新闻微信公众号
7、禁止强制捆绑!广电总局对互联网电视自动续费专项治理
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实施针对互联网电视自动续费服务的专项规范管理措施。此次治理聚焦用户反映较为集中的自动续费“扣费前无提醒”“取消流程复杂”“投诉渠道不畅”等痛点问题,通过规范服务规则,全面优化互联网电视消费体验,在巩固治理电视“套娃”收费工作的基础上,构建更加公平、透明、便捷的互联网电视服务生态。具体来看,一是全面保障用户知情权,严控默认勾选,禁止强制捆绑;二是告别“被动扣费”,续费前显著提醒,消费更可控;三是设立相关投诉入口,诉求直达处理,响应提速。(来源:澎湃新闻微信公众号)
图片来源: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官网
8、中央网信办公布“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工作及后续部署
6月20日,中央网信办通报“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第一阶段工作成果,通报显示:“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自2025年4月启动以来,中央网信办聚焦AI换脸拟声侵犯公众权益、AI内容标识缺失误导公众等AI技术滥用乱象,深入推进第一阶段重点整治任务,部署各地网信部门加大违规AI产品处置力度,切断违规产品营销引流渠道,督促重点网站平台健全技术安全保障措施,推动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加速落地。第一阶段累计处置违规小程序、应用程序、智能体等AI产品3500余款,清理违法违规信息96万余条,处置账号3700余个,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下一步,中央网信办将聚焦AI造谣、低俗内容等7类突出问题,开展“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第二阶段工作,构建技术监测体系,形成处置处罚规范,推动内容标识如期落地,形成长效工作机制,着力维护清朗网络生态,推动人工智能向善向好。(来源: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
图片来源:中国网信网官网
二、新规速递
1、反不正当竞争法完成修订:条文增至41条,整治“内卷式”竞争等乱象
6月2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并将于今年10月15日起施行。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条文数从原法的33条增加至41条。本次修订,主要表现在: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解决拖欠中小企业账款等问题的精神;积极回应当前反不正当竞争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细化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类型和认定标准,增加关键词搜索、侵害数据权益、虚假交易、虚假评价、恶意退货、平台责任等方面的制度;推动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科学处理反不正当竞争法与民法典、反垄断法、商标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子商务法等法律的关系。(来源:新华社微信公众号)
图片来源:新华社微信公众号
2、“两高一部”发布《关于办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
为依法惩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确保人民法院判决、裁定依法执行,切实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根据相关法律及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于近日联合发布《关于办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法发〔2025〕8号,以下简称《意见》),自2025年7月1日起施行。《意见》共二十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明确人民法院的职责;二是明确公安机关的职责;三是明确人民检察院的职责;四是明确自诉案件的受理。(来源:公安部官网)
图片来源:公安部官网
3、网信办发布公开征求《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信息分类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6月20日,国家网信办就《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信息分类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落实《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要求,为进一步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国家网信办会同国家新闻出版、电影部门和国务院教育、电信、公安、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等部门,起草了《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信息分类办法(征求意见稿)》。(来源: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
图片来源: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
4、《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
为了进一步规范直播电商市场秩序,维护各方主体合法权益,促进直播电商健康发展,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国家网信办组织起草了《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办法》细化了直播电商平台经营者的责任和义务,明确直播电商平台经营者在违规处置、资质核验、信息报送、培训机制、分级管理、动态管控、信息公示等方面的责任。《办法》强化直播间运营者责任,要求直播间运营者建立健全商品或者服务信息发布审核、信息公示、身份核验等制度,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办法》明确,市场监督管理、网信部门对调查核实违反市场监督管理、网信领域法律、法规、规章的直播间运营者、直播营销人员服务机构、直播营销人员,依法要求直播电商平台经营者采取处置措施制止的,直播电商平台经营者应当予以配合。(来源: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
图片来源: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
三、司法案例
1、北京首例利用AI侵犯著作权刑事案宣判,个人和公司均获刑
近日,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对首例利用人工智能侵犯著作权刑事案件作出宣判。法院认定福州市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构成侵犯著作权罪,判处罚金10万元;被告人罗某某、姚某某等4人因犯侵犯著作权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至缓刑不等的刑罚,并处罚金6万元至2.5万元不等。经审查认定,2024年3月至7月期间,罗某某、姚某某等4人合谋,从互联网下载他人美术作品,利用开源软件生成侵权图片并制成拼图进行销售。经比对,侵权拼图与张某、刘某某等多名著作权人享有著作权的美术作品关键元素一致,属于实质相同。涉案期间,侵权拼图产品售出3000余件,非法经营数额达27万余元。在案件办理中,检察机关通过查明公司实际经营情况,明确涉案公司参与复制发行他人美术作品犯罪活动体现单位意志,相关违法所得用于公司生产经营,故将涉案公司追加单位犯罪,一并提起公诉。(来源:法制日报微信公众号)
图片来源:法治日报微信公众号
2、深圳中院:购买手游账号被封,无权要求退款解封
近日,深圳法院审结了一起玩家购买游戏账号被封的网络侵害虚拟财产纠纷案,驳回了玩家齐某的起诉。玩家诉称,其从网购平台购得9个经实名认证的手游账号并充值 3.5万余元,后账号被游戏运营方封禁,故其将运营方起诉至法院,要求解封账号并退款。法院经审理查明,齐某购买的账号实名登记人并非其本人,且其充值行为异常密集。法院认为,游戏账号的使用权益及虚拟财产基于实名注册人与运营商的服务合同产生,合同权利义务由实名注册人享有承担。案涉账号转让行为违反《用户协议》约定,对运营方不发生法律效力,齐某并非账号权利人,无权主张相关权利。经办法官表示,实名注册及合同条款是确立游戏账号占有权的基础,非实名注册人私下交易取得账号,其占有权不受法律保护。游戏运营商有权依据合同规定,对违规账号采取管理措施。(来源: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