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Publications

稳定币的法律监管与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发展前景展望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04日 作者:陈泽桐 赵宇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稳定币作为连接传统金融与加密资产的重要桥梁,其监管框架和市场应用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美国《指导与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Guiding and Establishing National Innovation for U.S. Stablecoins Act,缩写“GENIUS  Act”,下称“《天才法案》”)和中国香港2025年《稳定币条例》(下称“《稳定币条例》”)分析稳定币的监管趋势,并以此为路径,探讨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的发展前景和法律合规可行性。

 

一、稳定币的快速发展与监管必要性

 

近年来,全球稳定币市场规模呈指数级增长。据 Coingecko 数据显示,稳定币总市值已突破 2500 亿美元,创历史新高。Tether(USDT)市值超过 1530 亿美元,占比约 61.2%,位居第一;USDC 市值超过 610 亿美元,排名第二[1]。这一迅猛发展态势促使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加快完善稳定币监管框架,以应对其带来的市场机遇和金融稳定风险。

 

从技术特征看,稳定币主要分为三类:法币抵押型(如USDT、USDC)、加密资产抵押型(如DAI)和算法型(如原TerraUSD)。其中法币抵押型稳定币占据市场主导地位。这类稳定币通常以1:1比例锚定美元等法定货币,由中央发行机构持有相应储备资产并发行对应价值稳定币,因锚定法定货币,因而价格稳定、而因以区块链技术流通,使其流动性强、费率低廉,在跨境支付、数字资产交易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美国《天才法案》,为全球最大的稳定币市场设定了监管基调。该法案历经反复立法博弈,在2025年5月19日获得参议院以66票赞成、32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其大概率也将在众议院获得通过。该法案的立法过程反映了美国立法者在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之间的平衡考量。而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于2025年5月21日正式通过并将于8月1日实施的《稳定币条例》,使香港成为全球首个对法币稳定币实施全链条监管的司法管辖区,标志着亚洲金融中心对数字资产监管进入新阶段。

 

 香港《稳定币条例》第15条及《附表2》规定的储备资产为“优质、高流动性资产”,如现金、银行存款、政府债券等,并无限定港币此一种特定法定货币,因而美元和人民币现金、存款及其政府债券均可理解为符合规定的储备资产。这为发行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创设了法律依据。香港是离岸人民币中心,在香港发行离岸人民币稳定币意义重大。然而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的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作为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的发展,不仅能够提升跨境支付效率,还可为“一带一路”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融合提供创新解决方案,人民币稳定币也将成为离岸数字人民币生态系统建设的重要一环。

 

二、美国与中国香港稳定币监管法规的比较

 

(一)美国《天才法案》的监管特点

美国《天才法案》体现了“风险为本”的监管思路,其核心要素包括多层次监管架构、发行主体限制和技术规范要求等。该法案的立法过程反映了美国两党在金融科技监管上的共识与分歧,最终版本是对多个草案版本的折中妥协。

 

在监管架构上,法案创设了“双重监管”模式。联邦层面由货币监理署(OCC)、联邦储备委员会等机构负责监管“联邦合格发行人”;州级监管机构则负责监管“州合格发行人”。这种安排既确保了监管一致性,又尊重了各州的立法自主权。值得注意的是,法案明确将稳定币定义为“价值稳定且主要用于支付与结算目的之数字资产”,而非证券或商品,从而解决了长期存在的监管归类争议,也成为法案构建的重要基石。

 

在发行主体限制方面,法案规定稳定币发行人需取得联邦或州级牌照,储备资产必须为100%持有美元或高流动性资产,并接受独立审计,同时将科技公司排除在发行主体之外,以防谷歌、苹果等科技巨头垄断支付通道。而对于在美国之外或者美国海外领土注册的发行人则应当符合货币监理署(OCC)的合规要求并完成注册,才能在美国从事数字资产服务或发行稳定币。这一规定也对注册于英属维京群岛的目前最大稳定币USDT发行人泰达公司(Tether Limited,其母公司iFinex Inc.注册于香港)发出了招安的信号。

 

在技术规范方面,法案对算法稳定币采取了非常严格的禁止性规定。法案禁止任何无完全资产支持的算法稳定币,明确储备资产不得被重复抵押或挪用,且还应充分披露其资产规模和结构等,并接受审计。普遍认为,这些条款源于2022年TerraUSD崩盘的教训,该事件导致全球加密货币市场损失超过数百亿美元。同时,法案要求所有稳定币发行人实施清晰的赎回机制,要求发行人必须充分披露其赎回政策,包括明确的费用、期限等,确保持有人能够按照要求顺利赎回法定货币。

 

(二)香港《稳定币条例》的监管特点

香港特别行政区《稳定币条例》同样构建了全面的稳定币监管体系,其核心特征可概括为“三位一体”的监管模式:严格准入、规范运营和强化保护。该条例的制定充分参考了国际标准和其他法域的政策法律规范,同时考虑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特殊定位。

 

首先,在准入机制方面,条例确立了分级的牌照管理制度。根据条例规定,任何在香港发行或推广稳定币的机构必须向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申请相应牌照。相关人士须符合储备资产管理及赎回等方面的规定,包括妥善分隔客户资产、维持健全的稳定机制,以及须在合理条件下按面额处理稳定币持有人的赎回要求。相关人士亦须符合一系列打击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风险管理、披露规定及审计和适当人选等要求[2]

 

其次,在运营规范层面,条例明确要求稳定币发行人必须维持良好的储备资产,条例要求就持牌人发行的每类指明稳定币,其储备资产组合的市值须在任何时间,最少等同于该类指明稳定币属尚未赎回及仍流通者的面值,除非金融管理专员事先以书面批准,否则每类指明稳定币的指明储备资产组合须以该类指明稳定币所参照的相同参照资产持有。条例还要求持牌人须确保每个指明储备资产组合在所有情况下均获足够保障,免受持牌人的其他债权人的申索影响,并与支付予持牌人或由持牌人保存或收取的其他资金分开保管,并接受HKMA的检查等。

 

最后,与美国《天才法案》一样,《稳定币条例》也极其重视赎回保障机制。条例要求持牌人应当向其发行的指明稳定币的每名持有人,提供赎回该指明稳定币的权利;不得附加任何在有关情况中属过分严苛的条件以限制赎回指明稳定币;以及不得收取与赎回指明稳定币相关的费用,除非该费用属合理的。此外,除非获金融管理专员事先书面同意,否则持牌人在接获其发行的指明稳定币的持有人作出的有效赎回要求时,须在切实可行的范围内,尽快兑现等[3]

 

(三)监管模式的比较分析与启示

美国《天才法案》与中国香港《稳定币条例》在监管的框架和思路上有诸多相似,但也存在不少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两地立法目标、金融市场发展和法律传统的不同。

 

1. 立法目标不同:中国香港《稳定币条例》的立法目标在于统筹金融稳定与创新发展,强化国际金融枢纽功能,培育离岸人民币稳定币成为跨境支付的新型“数字纽带”,前瞻性布局稳定币创新赛道,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而美国《天才法案》的监管框架旨在巩固美元全球主导地位,在确保金融体系稳定的前提下,强化美元在数字时代的货币霸权,同时服务于美国国债融资的战略需求。该法案的显著特征就在于以立法形式确立美元稳定币的排他性地位。

 

2. 监管层级不同:香港的监管实行“单轨制”,即由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统一发牌及全面监管,同时由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SFC)协同反洗钱审查。而美国的监管实行“双轨制”,联邦层面主要由货币监理署(OCC)、美联储等监管,州级监管机构则负责监管“州合格发行人”。

 

3. 监管理念差异:相对而言,香港采取“创新友好型”监管,例如在稳定币的范围上,并未完全排除算法稳定币,同时在储备资产的要求上也更加宽松,允许采用组合储备资产,而非《天才法案》规定的仅限于锚定美元资产,这就为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的发展创设了空间。

 

4. 市场结构差异:香港允许多元主体参与稳定币市场,包括银行、金融机构,且并未排斥科技公司,核心是这些机构和企业具有足够的资本实力、公司治理规范性和储备资产安全以应对稳定币发行所可能导致的风险,这也进一步刺激了大型金融科技类巨头如京东、阿里、亚马逊等布局稳定币的意愿;而美国则倾向于金融机构主导模式,发行权通常限定于受存款保险保护的机构。

 

表1:香港与美国稳定币监管主要指标对比

监管要素

香港模式

美国模式

监管机构

主要为香港金管局(HKMA)

联邦与州双层监管模式

发行主体资格

持牌多元主体

限于受FDIC保险的银行

储备资产要求

100%储备,允许储备资产组合

100%储备,锚定美元资产

算法稳定币

未排斥

禁止

 

三、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的发展前景

 

(一)市场优势与潜力

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具有独特的市场优势和发展潜力,这些优势植根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和中国经济的持续开放。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可能成为连接传统金融与数字经济的新的创新工具。

 

从跨境贸易需求角度看,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数据显示,2024年8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占比为4.69%,2023年11月以来,人民币连续十个月成为全球第四位支付货币[4]。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可通过提高结算效率和降低交易成本,进一步促进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的使用,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传统银行服务覆盖不足的地区,人民币稳定币可能提供更便捷的支付解决方案。

 

在投资渠道方面,离岸人民币稳定币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了新的人民币资产配置工具。截至2024年9月,境外投资者持有中国债券近4.6万亿元,中国是目前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创历史新高[5],但配置过程仍面临账户开立、资金汇兑等障碍。人民币稳定币可以简化这一过程,使投资者能够更灵活地管理人民币风险敞口。

 

从汇率风险管理角度,人民币稳定币可以帮助企业规避汇率波动风险。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增强是近年来的显著特征,中国外汇交易中心2025年2月5日发布的《2024年银行间外汇市场运行报告》显示,2024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总体维持在7.0至7.3区间内双向波动,波动率处于较高范围[6]。人民币稳定币提供的交易可能性和更透明的定价机制,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外汇风险。

 

(二)法律合规问题

在现行法律框架下,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的发展仍需解决以下关键法律问题,这些问题涉及货币主权、跨境监管和金融稳定等多个维度。

 

货币管理方面,港币是香港法定货币,虽然人民币在港使用一般不受限制,但更深层次的问题是货币主权界定,虽然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但人民币稳定币涉及国家货币主权,需要与内地政策协调。虽然内地明确支持离岸人民币市场创新,但目前对具体政策落实仍采取较为审慎的态度。

 

法律政策适配性上存在较多障碍。首先,中国内地当前优先发展央行数字货币(e-CNY),对稳定币的监管态度尚不明朗。其次,人民币稳定币需同时符合香港《稳定币条例》及内地外汇管理规定,这在操作层面存在协调难度。例如,香港允许稳定币储备中包含离岸人民币,但内地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可能影响赎回机制的顺畅运作。最后,国际接受度方面,美元稳定币(USDT、USDC)仍占市场主导地位,人民币稳定币需要更强的流动性支持和更广泛的应用场景才能获得广泛的国际认可。

 

反洗钱与跨境监管协调则是另一重要挑战。稳定币的跨境特性使其天然面临反洗钱监管障碍和司法管辖冲突问题。当人民币稳定币涉及内地交易时,如何协调两地的监管执法成为难点。特别是在交易监控方面,内地要求人民币跨境流动必须报告,而区块链交易的匿名性与这一要求存在潜在冲突。

 

(三)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的未来展望

无论如何,离岸人民币稳定币迎来重要发展契机。市场需求层面,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叠加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双重驱动,催生了市场对高效便捷、低成本的跨境人民币支付工具的迫切需求;就政策环境而言,中央政府明确支持香港打造国际金融和创新科技中心的战略布局,为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的创新实践创造了有利的政策条件;技术支撑方面,日趋成熟的区块链技术与智能合约为稳定币的安全稳定运行构筑了坚实的技术底座。而香港在稳定币监管框架和政策创新方面的积极探索,更为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在港先行先试提供了广阔的实践空间。

 

2025年6月26日,香港特区政府发表了《香港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0》,重申特区政府将致力将香港打造成数字资产领域中的全球创新中心,通过实践展示代币化的实质应用,推进应用场景的多元化。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近期在陆家嘴论坛的讲话,更被外界视为央行对虚拟货币态度转变的重要信号。其指出,国际货币体系应朝多极化发展,强调跨国支付体系的多元化建设,并指出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等新兴技术推动下的央行数字货币和稳定币,正从根本上重塑传统。这与中国内地此前对境内虚拟货币交易与结算的否定性立场形成了鲜明对比。[7]

 

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的健康发展需要系统性规划和实践空间。展望未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与突破值得期待:

1. 政策协同与监管创新。香港可借助“一国两制”的独特制度优势,探索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的试点机制,使其与数字人民币协同发展。具体措施可包括:在可控环境中允许合规机构进行稳定币测试,重点验证跨境支付等应用场景;制定专门的监管指引,明确发行规则、细化储备资产托管及赎回流程;同时,加强与内地监管机构的合作,通过联合工作机制,优化跨境监管协调。

 

2. 发行主体准入与治理优化。在试点初期,可优先考虑由具备较强公信力的持牌金融机构或大型国有背景机构作为发行主体,以提升市场信任度。待市场运行稳定后,再逐步向符合资质的企业开放。为保障稳定币体系的安全性和透明度,可设立独立监管机构,负责监督储备资产,并通过严格审计机制,同时建立与在岸市场的联动机制,维持币值稳定。

 

3. 场景化应用与生态培育。采取分阶段推进策略,先在特定场景(如粤港澳大湾区跨境贸易)进行封闭测试,验证可行性后逐步扩大应用范围。重点拓展跨境支付、数字货币债券等金融创新业务,并逐步探索在“一带一路”沿线构建人民币稳定币的流动性网络,以支持更广泛的投融资需求。

 

4. 动态化风险管理与合规建设。构建多层级风控体系,包括发行总量限制、流动性应急安排(如与香港金管局合作应对赎回压力)以及智能合约驱动的自动化监测与干预机制,确保金融体系稳定。同时,采取“试点先行、逐步完善”的监管思路,持续优化法律合规框架,不断调整以适应市场发展需求。

 

综上,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的发展虽然面临诸多现实挑战,但其战略意义不容忽视。从全球金融格局演变的角度来看,这一创新金融工具将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供新的突破口。期待随着配套监管机制的持续优化和市场参与度的不断提升,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的发展能够成为促进人民币跨境使用的重要载体,不仅能够丰富国际货币体系的多样性,更能为全球金融治理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1] 见新浪财经网:《数据:稳定币总市值已突破 2500 亿美元,创历史新高》,网址:https://finance.sina.com.cn/blockchain/roll/2025-05-31/doc-ineyniac4549179.shtml

[2] 见香港金融管理局网站:https://www.hkma.gov.hk/gb_chi/news-and-media/press-releases/2025/05/20250521-3/

[3] 见香港《稳定币条例》 (No. 17 of 2025).

[4] 见中国人民银行:《2024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http://www.pbc.gov.cn/huobizhengceersi/214481/3871621/5472873/index.html

[5] 见《中国央行:境外投资者持有中国债券近4.6万亿元》,中国新闻网https://www.chinanews.com.cn/cj/2024/10-21/10305540.shtml

[6] 见《2024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收报7.2988  CFETS指数全年升值4.2%》,https://www.21jingji.com/article/20250205/herald/214a26c83262fe19c2c87d1b84b27290.html

[7] 见《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的主题演讲》,https://news.qq.com/rain/a/20250618A03Y9R00

 

分享 :

投诉电话:

  • +86-10-6652 3366

咨询电话:

  • 北京:+86-10-6652 3388
  • 上海:+86-21-6106 0889
  • 深圳:+86-755-3398 8188
  • 广州:+86-20-8551 1672
© 1995-2025

君泽君律师事务所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30563号-1

君泽君香港分所与陈和李律师事务所联营